下面这张图上,总共画了7条数据线+2个阴影区。
7条数据线(注意左纵轴为逆序):
浅蓝色线,是沪深300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率(ERP),也是这张“寻宝图”最核心的数据;
紫色线,是沪深300指数(右纵轴),没啥说的,主要是让大家对照着ERP数据看的;
灰色波动线,是沪深300指数中债ERP的2年期滚动平均值;
灰色线下方的浅绿色线、绿色线,分别是沪深300指数中债ERP的过去2年的滚动平均值的+1倍标准差、+2倍标准差;
灰色线上方的浅红色线、红色线,分别是300中债ERP的过去2年的滚动平均值的-1倍标准差、-2倍标准差。
2个阴影区:
红色阴影区,表示沪深300指数的中债ERP在4.0%以下;
绿色阴影区,表示沪深300指数的中债ERP在6.0%以上。
为什么说这张图是A股的寻宝图呢?
最简单地,大家可以观察到,过去10年时间里,沪深300中债ERP线,如果触及下面的绿线(+2倍标准差线),此时肯定是A股的低点,就是应该买入的时机;如果触及上面的红线(-2倍标准差线),基本能确定是A股的高点,就是应该卖出的时候。
关于这张图的7条线,都是怎么确定的?阴影区域又是凭什么画出来的?“寻宝图”最详细的用法和解读,包括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的策略和仓位,我都会在稍后的时候,用更多的逻辑和数据、图表,在我的知识星球里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和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星球关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张寻宝图,完全建立在当前已有客观数据的基础上,也完全摒弃了任何对于政策面、资金面、市场情绪以及实体经济状况的预期、解读和判断。
这张图,只是通过已有客观数据,告诉A股的投资者,你该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该小买小卖,什么时候该大买大卖,以及,什么时候该耐心等待不买也不卖……
翻看我以往的文章就可以看到,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8月之前,我的文章里,一直都是让大家对A股买买买,买买买……
实际上,直到2025年8月之前,我在文章里也一直在给大家提供一些相对低风险的ETF,告诉大家银行股有可能高估,微盘股有可能高估,只是最近的大涨中,我才给大家提醒风险……
也就是说,我很多时候发表的观点和看法,就是基于这张图而来,而且我每周都会在我的知识星球中,更新这个数据。
有人可能会问了,为啥这张图从2015年算起?
这个可以深入聊一下。
1990年中国股市成立,最开始只有8家上市公司。
直到1995年之前,A股也没几家上市公司,股票还实施t+0制度,可以当天买入,当天就卖出,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涨跌停板,有时候,某只股票一天涨跌就能超过100%,换手率更是高得吓人。
1996年年底,A股才开始实施涨跌停板,当时全国开户的股民,也就4000万人左右,但一直到2000年之前,上市公司只有几百家,A股总市值也就2万多亿元,跟当时中国经济的总规模比,几乎不值得一提。
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燃爆了中国第一轮全面的大牛市,2006-2007年的牛市,也是大A股的第一次“出圈”,仅2007年一年,开户人数就有3700万人。到了2007年底,A股的总市值涨到了3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年,中国GDP才27万亿元,这意味着,股市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一类主流资产。
2009年深交所开通了创业板,2010年先后开通了两融和股指期货,这意味着A股从此有了做空的工具,也有了成长型股票、价值型股票的区分。
从2010年起,中国股市进入高速扩容阶段,此前20年总共上市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但之后几乎每年都有300-400家新公司上市,到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总数量已经超过5300家,这个数量已经超过美股上市公司数量,与此伴随的,则是A股市值的一路暴涨。
可惜,也只是市值的暴涨——上证指数的点位始终原地踏步。
2009年12月31日,A股总市值28万亿元,上证指数点位3277点,15年后的2024年12月31日,A股总市值98万亿元,上证指数点位3352点。
最近不是有个笑话,说对最近的这一轮牛市上证指数可能到达的点位,券商们取得了一个共识:短期看4000点,中期看4500点,长期一致看到3000点!
在2014年下半年-2015年,A股开启了另一轮大牛市,任泽平就是这个时候通过喊大牛市而出名的,这一年的开户人数有4900万,2007年和2015年开户人数合计8600万,几乎占当前股民总人数的4成。
所以,为什么我的“寻宝图”的数据,是从2015年牛市结束算起?
因为,从开户人数、上市公司数量、股市规模、上市公司多样性、股市对经济的意义以及股市估值水位等方面考虑,2015年之前的A股,与现在的股市可比性都太小太小了。
我们这里可以拿PE估值作为例子,给大家看一下中证A股全指自1994年以来的情况,看看2015年之前和2015年之后……
所谓的“A股全指”,就是涵盖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一个股票指数(目前含5373只),可以代指A股的全体股票。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股票指数的估值,在2010年年中之前估值中枢在30-40倍,2010年年中-2024年全年,迅速跌落至11-14倍这样离谱低位并保持了4年多,只有在2015年大牛市之后,估值中枢才维持在15-20倍这样的合理水平。所以,要判断现在的A股的状况,最好的数据就是2015年之后,最多也只能向前延伸到到2010年。
作者 | 范亮 编辑| 丁卯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4月16日,“溜溜梅”(溜溜果园)向港交所交招股说明书。 这并不是溜溜果园第一次冲刺IPO。2019年,溜溜果园曾试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却当年底...
以前创投圈有句名言,叫VC/PE的尽头是放贷。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朴素:无论任何产业都需要金融支持,而贷款是最直接、最明码标价的金融工具;与此同时,贷款又是金融服务中最依赖人力、最陈旧、最碎片化的领域之一...
“港股消费四姐妹”代表的是年轻人新的消费观念。今年以来“港股消费四姐妹”屡创历史新高,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在深刻影响着投资市场。 “港股消费四姐妹”指的是泡泡玛特、毛戈平、蜜雪集团以及老铺黄金,这...
外资资金的净流向具有一定的风向标影响。据数据统计,外资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达到46亿美元,创下了自2024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高水平。 目前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来自外资...
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初见成效。 从工业富联到立讯精密再到蓝思科技,市场定价已经开始摆脱制造业的估值的困境,向科技企业的估值倾斜。而且国际市场的表现则更为明显。 三个月前,果链龙头蓝思科技港股IPO,上市...
百济神州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市场的反馈并不积极。 当BD交易成为国内创新药爆发的核心催化因素,市场的偏好更倾向于大BD交易,业绩兑现的逻辑并不受市场重视。 很显然,这是对已经盈利的创新药企业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