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56

9月23日,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母公司、A股上市企业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辰集团”),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从一家主营金针菇的“食用菌第一股”转型为量贩零食巨头,万辰集团的跨界发展堪称中国零售业的典型案例。此次赴港IPO,是其高歌猛进的号角,还是应对新阶段挑战的必然选择?这里,《节点财经》将从财务基本面、增长引擎拆解以及战略深度三个维度,透视万辰集团的进击之路。

01 透视招股书,高增长背后的转型变道

透视万辰集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可以看到一段堪称“商业狂飙”的成长轨迹:从2021年营收仅4.26亿元,到2024年飙升323.29亿元,营收增长近75倍,这种增长速度在传统消费品行业中极为罕见。

据了解,成立于2011年万辰集团一开始是做食用菌业务的,创始人王健坤早年靠着给沃尔玛供应菌类农产品而名声大噪,深受外资商超青睐。

2021年,万辰集团以“食用菌第一股”身份登陆创业板。但上市即巅峰,当年万辰集团的净利润暴跌75%,股价跌去了60%。与此同时,王健坤也察觉到了行业瓶颈,开始寻求转型机会。而万亿级的零食市场再合适不过。

2022年,万辰集团毅然决然地跨界,在南京成立万兴连锁有限公司,随后收购江苏零食工坊连锁食品有限公司部分资产,开始入局量贩零食。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万辰集团陆续完成了对好想来、来优品、吖滴吖滴、陆小馋等多个量贩零食品牌的收购,并在2023年9月,宣布将前述四大品牌合并命名为“好想来”。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万辰集团零食饮料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2.1%、94.2%、98.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98.9%,食用菌业务收入占比已收缩至1.1%。这意味着万辰集团已成功完成从“蘑菇工厂”向“零食大王”的转型。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

图源:万辰集团招股书

在这个过程中,万辰集团的利润表现同样经历了剧烈调整,其2023年曾录得经调整净利润亏损2810万元,但2024年迅速扭亏为盈,实现经调整净利润8.23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9.22亿元,同比增长286.8%。

而和营收利润一同迅速增长的,还有万辰集团的门店网络。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万辰集团拥有约1.54万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比超过99%。仅2024年一年,新开加盟店数量就高达9746家,这种“跑马圈地”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同期的蜜雪冰城。

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

图源:万辰集团招股书

庞大的门店网络带来了显著的用户沉淀。截至2025年8月,万辰集团已积累1.5亿注册会员,会员贡献了78%的GMV,人均月消费达2.9次,形成了稳定的复购循环。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可观且可持续的流量基本盘。

不过,亮眼的宏观数据背后也有深层次的隐忧。据万辰集团财报数据显示,万辰集团的负债占资产比率已从2022年底的43.5%显著上升至2024年底的79.85%;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高达512.43亿元。资产负债率始终居高不下,使得这家依赖现金周转的零售企业面临不小的流动性风险。

因此,《节点财经》认为,不管是维持扩张还是收购整合,万辰集团都需要巨大的资金量来支持,赴港IPO募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缓解压力、为未来竞争储备弹药的必然选择。

02 规模型驱动,开始面临增长天花板

前面提到过,万辰集团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营收和利润双重飙升。在招股书中,万辰集团将其归功于一个由五大要素组成的“增长飞轮”。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

图源:万辰集团招股书

据万辰招股书介绍,全国门店网络的战略性扩张是这个飞轮的起点。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万辰集团的15000多家门店已在全国形成广泛的区域覆盖与深入的市场触达。不仅增强了品牌在全国市场的传播力,也保障了消费者在不同区域获得统一的购物体验,进而为规模化采购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集团约95%的商品直接向品牌生产商采购,大幅减少流通环节的层级,实现了成本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而凭借万店规模所带来的巨大采购量,集团在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

不过,在万辰集团的规划里,议价能力所获得的成本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利润,而是被战略性投入到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中。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万辰集团的产品零售价较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同类商品平均低约20%至30%。这种“高质价比”属性精准契合了当前消费市场的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更大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实惠的价格上。据招股书显示,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推出约250个新SKU,约27%的SKU在传统零售渠道并不常见,这为消费者带来了独家和新奇的购物体验。

而得益于高质价比产品与愉悦的购物体验,交易量也得到有效提升。据了解,2025年前8个月,万辰集团共完成约15亿笔交易,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12亿笔。并且,通过精准营销与会员体系运营,集团已逐步构建起规模可观且忠诚度高的会员群体。

最后,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稳健的门店盈利模式,转化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优质加盟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万辰集团对加盟商不收取加盟费,只收取押金和一次性开户费用,极大地降低了加盟门槛。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

图源:万辰集团官网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加盟店闭店率仅为1.9%,远低于行业均值,反映出其商业模式的稳健性以及加盟伙伴的长期信心。而更多加盟商的加入,又进一步推动了门店网络的扩张,从而使整个飞轮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不过,这种高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也开始显露出其局限性。

据招股书显示,在2024年疯狂扩张9746家门店之后,2025年上半年新增门店数骤降至1467家,营收增速也从247.9%放缓至106.89%。这一变化或许预示着,单纯依靠外延式扩张引领的“增长飞轮”正面临天花板。

与此同时,门店加密导致的单店营收能力承压问题已经显现。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万辰集团单店收入同比下滑5%至336万元,2025年一季度的年化营收进一步下滑至300万元。万辰集团需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加盟商盈利与回本周期问题。

综上所述,在《节点财经》看来,万辰集团的“增长飞轮”确实是一台强大的增长引擎,成功将其推向了行业领导者的位置。但当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从“规模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

未来,这台引擎的效能将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旋转的速度,更取决于其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如何让飞轮转得更稳、更可持续,将是万辰集团今后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

03 赴港IPO,扩张需求与挑战并存

根据招股书显示,万辰集团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展和升级门店网络、丰富产品组合、提升仓储物流效率以及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等多个关键领域。要知道,万辰集团已是A股上市公司,这次赴港IPO融资虽然很重要,但意图绝对不会止于此。

这里,《节点财经》认为,除了为未来竞争储备弹药,万辰集团赴港IPO还有两个其他目的:一是港股聚集了大量消费及新经济投资者,更易对其新零售模式给予合理估值;二是港股是国际资本窗口,上市可为未来并购海外品牌、供应链出海铺路。

因此,万辰集团此次并非简单融资,还有战略卡位的考量,旨在打破内地资本市场对其“传统企业”的认知局限,在全球投资者面前重塑其“科技驱动型新消费平台”的形象。

然而,通往港股的道路也并非坦途,万辰集团必须直面一系列严峻挑战——除了高负债率、单店营收等财务压力,品控风险随着门店数量的激增而放大,如何在上万家的加盟体系中维持统一的品质与服务标准将是巨大考验。

同时,高层人事变动也为公司治理增添了不确定性。2025年7月,万辰集团完成了管理层调整,创始人王健坤辞任董事长,由其姐原总经理王丽卿接任,其子王泽宁被任命为总经理,形成了“姑侄共治”的新格局。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母公司的资本豪赌_

图源:万辰集团官网

此外,行业内卷加剧使得竞争环境愈发严峻,其主要竞争对手鸣鸣很忙的门店数量已在今年9月突破2万家,对万辰集团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总之,赴港IPO,既为万辰集团提供了巩固市场地位的弹药,也将其推向了更透明的监管环境和更严格的业绩考核之下。如何从“跑得快”转向“走得稳”,平衡规模与效率、扩张与盈利的关系,将是其登陆港股市场后获得资本长期认可的关键。

*题图由AI生成

相关文章

两节临近梳理新茶饮发卡:益禾堂一款礼品卡涉嫌违法违规

两节临近梳理新茶饮发卡:益禾堂一款礼品卡涉嫌违法违规

且读,且思~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即将开始,往年类似时刻是各种礼品卡(预付卡)大量发行之时。随着新茶饮崛起,品牌奶茶预付卡成为近年预付卡主力之一。 按《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第十八...

林清轩IPO之路:爆款依赖、营销豪赌与国货高端梦

林清轩IPO之路:爆款依赖、营销豪赌与国货高端梦

港股市场近日热闹非凡,迎来了一支护肤品品牌。 近日,林清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对于港股IPO,林清轩公司计划募资用于品牌价值塑造与传播、提升全渠道销售网络的深化构建、加...

负债近千亿后,光伏大佬挖了一条“暗渠”

负债近千亿后,光伏大佬挖了一条“暗渠”

在投资者关系交流会上,天合光能并未正面回应回购等问题。公司有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关于回购目前仍在正常推进中。高纪凡今年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今年我们总体保持低调。”前述有关人士如是回应。 但...

1万亿美元的大单,OpenAI的钱从哪来?

1万亿美元的大单,OpenAI的钱从哪来?

OpenAI已签下总额近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但显然,它的银行账户里并没有这么多钱。 今年以来,这家引领全球AI浪潮的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英伟达、AMD、甲骨文等巨头签署了总额近1万亿美元的算...

前三季增收不增利 智元机器人入主的16倍“牛股”上纬新材解码

前三季增收不增利 智元机器人入主的16倍“牛股”上纬新材解码

观点网 智元机器人看中的2025年A股大牛股,业绩成色如何? 10月30日,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增加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知名企业

知名企业

近两个月以来,OpenAI频繁资本运筹,一边锁定大量算力,将自身估值抬升到5000亿美元的最贵初创公司位置,一边以自己的技术及应用地位,给美国AI圈上游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内循环模式。 继3000亿美元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