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上海、天津、辽宁、河南等多地围绕民营经济部署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记者表示,多地出台新的政策举措,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效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从而显著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强创新、促开放等方面的作用。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多点发力,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用能保障水平、优化企业供地方式、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其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广受关注。
比如,9月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的《辽宁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综合利用信贷、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和工具,细分重点产业领域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拓展融资质押范围,探索用能权、碳排放权等进行融资”。9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强调,“扩大民营经济融资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代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支持不仅关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地方层面部署民营经济相关工作时,重点关注金融支持,有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为民营企业扩大生产、拓展市场、进行技术改造等输血赋能。
部分地方还将加大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旨在提升民营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的意识能力。何代欣分析称,支持民营企业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道路,是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务实举措。民营企业上市后,可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长期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财务稳健性,提升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议题,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23年7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同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截至目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箱”已较为丰富,后续,如何推动各类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成为主要挑战之一。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建立正向激励和问责机制,实现政策的“追踪—反馈—调整”闭环机制;金融机构要主动下沉服务,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对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滴灌;作为政策红利的承接者,民营企业应主动了解政策内容,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地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从单月数据来看,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 文/图)近期,多项与民营企业相关的数据陆续发布,多维度展现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在这背后是一系列具有精准性和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各地各部门的同心协力以及民营企业强大的韧性。...
2013年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 以路为轴,以地为纸,合作为笔,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幅友好合作的壮美画卷跃然纸上。 十余年间,倡...
国新办4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回应外界关切,引发广泛热议。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外部环境动荡下,国内...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的决策部署,推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落实,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期,多地多举措支持企业抢抓外贸窗口期,释放出稳外贸、强信心的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举措体现了各地对当前外贸形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