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50

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_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_

「核心提示」

人形机器人混战,松延动力能否成为下一个宇树?

作者 |高泽

邢昀

在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斩获“两金一银”后,9月1日凌晨1点,松延动力董事长兼CTO姜哲源在知乎写下首篇回答,冷静分析技术短板与改进方向。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如今手握超1亿元订单,预计到今年年末,团队规模将扩至200人以上。

1998年出生的姜哲源,身上有很多新一代硬科技创业者的鲜明特点:起点很高,但不脱离现实;充满理想,又理性务实。

2023年从清华大学辍学,姜哲源在昌平开启创业之路,早期融资屡屡碰壁,直到今年4月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小顽童”一举夺得亚军之后,松延动力开始进入顺风局,姜哲源也变得更加繁忙。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式当晚,全程陪伴参赛的他又现身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在知乎发布回答之后13个小时,姜哲源从工作中抽身,精神饱满地与《豹变》对谈。

在北京一零一昌平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姜哲源鼓励学生们找到热爱、坚持所爱、突破自我。回到创业现实中,他聚焦技术落地,坚持培养年轻团队。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进入商业化加速落地阶段,宇树科技冲击IPO,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松延动力也有意赶上这波资本浪潮,同时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拼生产和交付,试图将上亿元的订单转化为实际收入,市场拓展也在同步进行,为承接增量产能与出海做准备。

1、进入“千台俱乐部”

今年4月亦庄机器人半马上,被誉为“小孩哥”、身高仅1.2米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小顽童”成为黑马,在21公里的赛道中脱颖而出斩获亚军,这也给松延动力带来订单上的大爆发。

目前,松延动力的订单达到了2000单以上,总价值超1亿元。背后应用场景主要在科研教育、展览展示和文旅导览等。

为了更有效地拓展市场,松延动力采取了“直销+代理商”的销售模式。对于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能起到宣传效果的核心客户,松延动力直销团队会直接对接,打造行业标杆。在公司内部,他们将这部分客户形象地称为“灯塔客户”。而姜哲源的母校清华附中,正是松延动力的“灯塔客户”之一。

谈到附中,姜哲源回忆道,松延动力跟清华附中紧密合作,致力于提高同学在机器人领域的科学素养。清华附中在科学教育领域基础较好,负责对接的老师和同学十分专业,互相保持着顺畅的合作通道。

松延动力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在清华附中的校园内担当起领跑员、领操员的角色。在9月的开学季,松延动力也走进了包括清华附中在内的八所中小学,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K12领域应用的可能性。目前松延动力的科研教育订单占比超50%。

未来,松延动力将在清华附中本部“波音实验室”旁设立“具身智能实验室”,以形成“校企合作”的典范,为公司开拓教育领域的销路。

松延动力N2“小顽童”机器人在清华附中领队跑操 图片来源:“松延动力”官方公众号

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__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

对于更广泛的客户,由于市场团队规模较小、双方信息差较大,按照市场规律,松延动力主要通过代理商与之接触。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代理商,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开拓海外代理商,实现企业“出海”。

2、如何跑通交付大关?

短短两年之内,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企业的要求完成了从“看idea”到“看demo”再到“看产品交付”的两连跳。

能否按时保质保量交付订单,成了对松延动力的一大试炼。

为此,姜哲源在公司召开了“百日誓师大会”,解决量产和交付问题。在队伍建设上,松延动力的人员规模已经由5月底的50余人扩张至目前的170人左右。从9月开始,这家公司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扩招。到今年年末,公司的团队规模将达到200人以上,将为松延动力产品交付提供有力的保障。

重视产能提升与市场拓展,无疑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向“高端制造业”回归的重要体现。然而,作为一个由科技极客驱动发展的行业,追求技术迭代更新的愿望,根植于每一家企业的灵魂之中。

2025年8月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冰丝带”闭幕。在此次运动会上,松延动力在自由体操、立定跳远和单机舞蹈三个项目中斩获了“两金一银”的佳绩。其中,在自由体操项目获得的41.60分的成绩超过了其他参赛队伍分数之和。

经过数轮融资,目前松延动力估值20亿元人民币,得到了数名资深投资者的投资,公司将适时启动上市计划和准备。

3、保持年轻,保持冷静

在硬科技创业的浪潮中,成立刚2年的松延动力,有一个不到30岁的创始人,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员工,极致年轻化的底色,为其带来鲜明的优势,也有不少挑战。

松延动力成立之初,团队只有三个创始人再加上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三个创始人中,姜哲源任松延动力董事长兼CTO;张世璞任CEO;胡晨旭任首席科学家。初始资金只有100万,办公地点也只是一间租来的民房。在这里,他们仅用43天时间,就让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样机N1,从设计方案变成现实,并吸引了种子轮融资。

然而,从技术极客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型并不那么顺利。当松延动力对资金的运用出现问题时,姜哲源甚至会被投资人直接发微信斥责。对此,他只能边做边学,应对企业管理问题。

磨砺了一年多以后,松延动力渐渐走上正轨。当问及姜哲源如何看待松延动力董事长、CTO这些职务时,他笑着说,对初创公司来说,头衔并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很多工作他都要“一肩挑”。他既要做整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做公司的“第一产品经理”。此外,他还作为技术专家,在产品研发中保持参与度。

不过,他也表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有效地管理尤为重要。姜哲源表示自己希望搭建出一个更为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同时维持一个年轻化、有战斗力的团队。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抢人大战”热火朝天。对此,姜哲源表现得异常冷静。松延动力内部具备完善的管理与培养体系,能够筛选出合适的团队成员,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工程师。

谈到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姜哲源的态度十分乐观,但略带一点谨慎。

对于此前盛行的“投资泡沫论”,在他看来,从企业估值来看,国内具身智能相关企业的估值相较于美国同类企业普遍偏低。从市场前景来看,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还处在“蓝海”阶段。有热钱不断涌入的地方才有前景,但对于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来说,穿越周期才是真正的考验。

相关文章

22万股民嗨了:“宇树影子股”爆了!创上市23年新高

22万股民嗨了:“宇树影子股”爆了!创上市23年新高

人形机器人“大牛股”卧龙电驱(600580.SH),股价又爆了! 9月3日以来,4个交易日卧龙电驱最大上涨26.3%,总市值达到640亿,创上市23年新高。 拉长时间看,去年至今,卧龙电驱最大涨幅已达...

机器人企业为何扎堆“跑向”港股?

机器人企业为何扎堆“跑向”港股?

中国机器人公司正扎堆“跑向”港股。 今年以来,石头科技、云迹科技、兆威机电、仙工智能等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宣布上市计划,目标直指港交所。 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如何?香港成为这些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机...

马斯克,冲上热搜!人形机器人大秀中国功夫!A股这一赛道火了

马斯克,冲上热搜!人形机器人大秀中国功夫!A股这一赛道火了

10月4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该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学习功夫的视频。 视频显示,“擎天柱”正与专业人士学习功夫,它展示了用于自卫的武术技巧,且并非单纯模仿...

订单狂飙,概念股飞涨!人形机器人真要爆发?闫维新:规模落地任重道远

订单狂飙,概念股飞涨!人形机器人真要爆发?闫维新:规模落地任重道远

亿元级订单密集落地,百亿规模基金加速入场,投融资与 IPO 不断涌现,资本市场的追捧推动相关概念股轮番飞涨。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集体高光时刻。 9月29日,优必选再度签下300...

具身智能量产潮来袭,五洲新春10亿元定增抢滩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赛道,老牌轴承企业能否焕发新春?

具身智能量产潮来袭,五洲新春10亿元定增抢滩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赛道,老牌轴承企业能否焕发新春?

作为轴承领域的老牌企业,五洲新春(603667.SH)正不断加速拓展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6月,五洲新春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0 亿元,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汽车智驾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

宇树背后的租赁人,一单赚2万

宇树背后的租赁人,一单赚2万

一场超出预期的春晚舞台表演、一场始料未及的半程马拉松,一次又一次将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推向庞大的流量话题中心,甚至催生出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租赁”市场。 5月25日,“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