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佬的一场“电机”豪赌
作者 |苏青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港股又要迎来一位巨无霸龙头企业。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电机驱动领域传来重磅消息,A股上市企业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002249(以下简称:大洋电机)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登陆港交所,花旗及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若顺利,这若进展顺利,这颗已经跳动三十余载的工业“心脏”,将借助港股IPO的东风,华丽蜕变为全球电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大洋电机卖的产品,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从家中的空调、洗衣机,到飞驰的高铁、呼啸的风力发电机,甚至到科技前沿的机器人腹腔……你能看到的所有这些设备的顺畅运转,都离不开一颗安静的“心脏”——电机。而全球每三台空调里,就可能有一颗“心脏”来自大洋电机。
在微特电机这个“隐形冠军”的江湖里,大洋电机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从地方小工厂到电机巨头的转变,它的创始人鲁楚平,是湖北最早一批南下广东追寻财富梦想的年轻人之一,也是一位从贫苦农村走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他自幼便是学霸,考入名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从工厂里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起步,到自立门户创业做电机,打破外国巨头的技术垄断与封锁,填补行业空白。更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构建起庞大的产业版图。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的励志创业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的生动缩影。
多年来,大洋电机财务业绩稳健增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鲁楚平正带领大洋电机迈向港股市场,同时因为布局机器人及氢能等前沿新兴领域,上市消息一出,股票应声大涨。
大洋电机缘起于一个湖北农村青年的“电机梦”
湖北孝感市孝昌县,1965年10月,鲁楚平出生于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一个贫苦农村家庭。自幼家境清寒的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他就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奋斗青年兼学霸”的榜样。
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就那么几个,把握住了就成功了。1984年,鲁楚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985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电器自动化专业。在那个年代,这个专业可以说是香饽饽,也是老家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生。和现在农村逆袭青年一样,鲁楚平怀揣满怀“电机梦”踏上了广东求学之路。
1988年,海南设为经济特区,全国掀起创业热潮,广东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梦想之地。这一年鲁楚平大学毕业,受此影响,他决定留在广东。9月,他进入广东中山威力集团洗衣机厂,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鲁楚平的故事更像是一场“草根”的马拉松。鲁楚平勤奋又肯吃苦,很快他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个人能力得到领导的赏识,在威力集团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路升迁到了威力集团电机厂副厂长的位置。
如果他安于现状,就没有今天的电机巨头了。彼时,微电机的核心技术被三菱、松下、西门子等外国巨头们牢牢垄断,这些外企在国内市场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漫天要价,让国内依赖微电机的家电企业苦不堪言。
这让鲁楚平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商机,他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电机。他将创业方向锁定在微电机领域。
和大多数早期创业者一样,鲁楚平和几个团队成员挤在狭小的办公室,条件艰苦。日以继夜,废寝忘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斩获多项发明专利。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机产品,产品的性能达到了国际一线品牌的水准,成功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封锁,弥补了这一行业的国内空白。
早期,凭借对产品的打磨,大洋机电赢得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的青睐,成为空调电机领域的“单打冠军”。但任何市场都有天花板。当家电市场逐渐从蓝海变为红海,增长放缓,大洋电机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是安于现状,做一名舒适的“家电王者”,还是冒险进入新的领域。
鲁楚平选择了后者,而这场转型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第一次豪赌,是闯入汽车领域。通过收购上海电驱动、佩特来等公司,大洋电机拿到了进入车辆“心脏”领域的入场券。但这片海域风高浪急,对手是博世、电产等拥有百年技术的全球巨头。
第二次豪赌,更是押注未来,全力聚焦新能源汽车。当大多数人还对电动车将信将疑时,大洋电机已经将宝押在了这条代表未来的赛道上。这次,它要提供的不是传统的“心脏”,而是更智能、更高效的“新能源车大脑与肌肉系统”——集成了电机、电控的驱动总成。它进入了比亚迪、小鹏等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乃至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产业浪潮紧紧绑定。
两次豪赌定乾坤。
不得不说,鲁楚平确实具有先见之明,每当新技术、新趋势发展想象空间大,它总能敢于布局,率先进场。
这也是为何在以后的三十余年时间里,鲁楚平带着大洋电机一路过关斩将,将其发展成长为全球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车辆旋转电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最具前瞻性的就是第二次豪赌了。当时人们普遍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处于观望状态,鲁楚平坚定入场,斥资35亿收购上海电驱。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具风险,因为那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很不成熟,就像一片刚刚开垦的荒地,收成如何谁都说不好。
鲁楚平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跟潮流走,反而是要作为“领头羊”。在这个领域,大洋电机占得先机,率先打造了动力总成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
为了让这套系统更出色,大洋电机在技术上下了苦功。他们研发的800V高压碳化硅电机控制器,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7.5%,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相当亮眼。就像手机快充一样,电压越高,充电速度越快,新能源汽车的800V平台也是这个道理。而大洋电机在这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市场地位印证了豪赌的成功。现在,大洋电机成为国内第一家配套纯电动汽车突破100万台的第三方独立电驱动供应商。这个“第三方独立”的身份很关键,意味着他们可以和各个车企平等合作,不会因为绑定某家车企而受到影响。
这次豪赌,也奠定了大洋电机日后在自己领域的话语权。随着合作网络的不断扩展,大洋电机成为独立供应商,与不同车企合作,展现了独特的市场地位。
如今,大洋电机构建了非常清晰的“三级火箭“业务体系。
第一级是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这是公司的“压舱石”,2024年贡献了59.54%的营收。这块业务让大洋电机在全球暖通空调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和北美更是位居榜首。
第二级是车辆业务,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虽然目前只占营收的11.84%,但增长势头非常强劲,是公司未来的“发动机”。
第三级,也是大洋电机的野心。鲁楚平将战略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与氢燃料电池。特别是氢燃料电池系统,虽目前营收占比不足1%,但已实现小批量盈利,技术迭代领先行业1-2年。
而正是这具有远见的第三级发动机,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消息一传出,股市应声大涨。
随着全球氢能产业链的成熟,大洋电机所押注的这一业务或将给公司带来重磅级的增长。行业数据预测,若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BOP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大洋电机可谓是前景无量。
带着强大的“心脏”,走向港股IPO。
与大洋电机相似,前不久,电机领域另一巨头——卧龙电驱也在积极申请港股IPO,二者皆将目光聚焦于港股市场这片广阔天地。
卧龙电驱的发展路径,更似一位“全球整合的工业巨擘”。它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大手笔,如成功收购奥地利ATB集团、美国通用电气工业电机业务,让自己快速获取更牛的技术、更好的品牌、更广阔的渠道。从而获得更大的全球业务,以及更为稳定、广泛的客户群体。
而大洋电机,则宛如“赛道聚焦的优等生”。它先把家电电机这个“基本盘”做到极致后,再去扩充新能源汽车赛道,积累足够底气后,再大胆布局氢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大洋电机的故事更侧重于未来想象空间,特别是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利布局和技术储备,给了市场很大的期待。同时,其更高的净利润和净利率,显示出优秀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这也是其吸引投资者的重要一点。
除了扩展领域,在出海战略上,大洋电机也表现得非常激进。
截至2025年6月,其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位于海外。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48%。这种“在中国制造,为全球供货”的模式,不仅规避了贸易风险,更贴近了终端市场,也让大洋电机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站在全球竞争的擂台上,大洋电机的对手无疑实力强劲。
在这个擂台上,诸如日本的电产(Nidec)、德国的博世(Bosch)等“老牌劲旅”,早已在全球市场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而,大洋电机作为新赛道上的后起之秀,亦具备独特优势。
首先,背靠中国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大洋电机享有显著的制造效率与成本优势,拥有丰富完备的供应链资源。其次,在中国市场,大洋电机积累了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群体,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此外,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战略性并购,大洋电机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快速提升,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逐步缩小。
当然,大洋电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在顶级品牌领域,其品牌影响力与国际顶尖巨头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最尖端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材料应用方面,仍需持续深耕、不断突破。
因此,大洋电机的市场地位可以清晰地定位为:在中国市场是领跑者,在全球市场是强有力的挑战者和追赶者。这场竞争,注定是“中国速度”与“国际深度”的精彩碰撞。
此次港股IPO,大洋电机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就是为这艘工业巨轮增添补给、注入“新燃料”:募资将主要用于先进技术的研发创新、产能的规模化扩张以及全球销售网络的优化完善,为未来的激烈竞争储备充足的“弹药”。
同时,通过港股IPO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大洋电机将极大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加盟,并按照国际化的公司治理标准规范运营,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制定更为清晰、精准的战略路线图。
大洋电机的港股IPO,无疑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一批以大洋电机为代表、专注于核心零部件创新的中国“隐形冠军”,正稳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2014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郑勇决心成为一名创业者,他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中国版的Kiva机器人,为仓储物流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自一出发,极智嘉就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时至如今,累计融资超...
母婴下沉市场“领头羊”海拍客冲刺IPO,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国内母婴产业互联网平台海拍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主板,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海拍客于2015年成立,初期定位“...
在科幻小说中,有一个“降维打击”的理论:拥有更先进技术、模式的一方,对技术、模式落后的一方形成竞争优势,通过降低竞争维度取胜 。 利用国内手机技术优势成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控股正是成功案例。近日,...
肯德基、麦当劳,西式快餐的代表,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全球扎根。你知道吗?有一家中式快餐企业,被视为最有潜质对标“中国麦当劳”的公司。 在过去几年,这家公司业绩规模不断增长,但2024年增速大幅下滑。加...
提起能源化工,你可能会想到什么?加油站里滴答滴答的汽油、厨房灶台上噼里啪啦的火苗,或者电视里那种浓烟滚滚、机器轰鸣的化工厂。但你可能没想过,这一切的背后,其实离不开一大堆“笨重但聪明”的设备在默默运转...
随着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以及创业板启动第三套标准,业内期待更多相关典型案例出现。 7月29日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启动科创板IPO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