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博士”单挑巨子生物,可复美陷入信任危机

客服微996438435个月前财经知识87

斑马消费 范建

当化学博士打开检测箱,胶原蛋白行业的“秘密”,被揭开了冰山一角。

事件起因是港大化学博士郝宇发布视频,发布对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中胶原蛋白含量远低于法定标注下限,且未检测到关键成分甘氨酸。

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如果产品中没有关键成分,巨子生物销售产品,是否涉嫌欺诈?

但可复美官方对这一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均不认可,除自检外,目前已委托第三方机构再行检测。

这场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巨子生物股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且波及多支行业个股。看来这起纷争,在短期内,还很难划上句号。

_大嘴博士是真的博士吗_大嘴博士个人资料

争议突起

当你晚上拿起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液开始护理皮肤,有没有想过,这里面究竟有没有胶原?

最初,郝宇对胶原蛋白行业的关注,源于行业内的一次聚会,听闻已有人做过检测,结果让他颇为惊诧。

郝宇是港大化学博士、前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拥有14年化妆品研发经验,也是“大嘴博士”博主,曾在去年5月连续发布3篇有关胶原蛋白行业的文章。

基于行业敏感性,郝宇带领团队,选定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产品进行了检测,揭开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神秘面纱。

经检测,团队发现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胶原棒”中(可复美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为0.0177%,低于0.1%法定备案标注下限,其中,关键成分甘氨酸未能检出。

5月24日,郝宇团队将检测结果公开发布,可复美马上被掀上风口浪尖,并登上微博热搜。

同日晚间,可复美通过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严正声明》,对于郝宇团队的检测结果坚决否认,并贴出多批次自检报告显示,三个批次产品中,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27%、0.27%和0.28%。

据上述《声明》,可复美参考《药典》以及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对自家产品进行检测,但未公开具体检测方法。

同时,巨子生物(02367.HK)在可复美官方微信中发声,声明其上市销售的产品,都通过药监部门备案,且生产的产品品质可靠,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

5月25日晚间,郝宇团队再度发文,质疑可复美依据行业标准的检测方法。其认为,鉴于检测目的是确认产品中是否真实添加了重组胶原及其总含量,所以,该团队经过谨慎比较各种检测方法,最终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

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只要产品中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就一定能被准确测出并定量。

持续发酵

尽管事发已几天,双方对检测方法的争议,依然剑拔弩张,事件持续发酵。

可复美认为,郝宇团队采用的检测方法未列入上述行业标准,亦未能得到实践验证。同时指出,郝宇团队从未向公司索要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公司亦为对外提供或出售原料,对方无法进行检测验证。

5月26日晨,郝宇团队再次发文,指出其所检测产品来自于可复美公开销售的产品。

尽管可复美言之凿凿,依然有个硬伤,那就是在自检报告中,既没有披露具体检测方法,也没有披露胶原蛋白的核心氨基酸和甘氨酸等相关数据。

作为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之一,范代娣曾著作《胶原蛋白材料》一书,强调甘氨酸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部分,其占比为三分之一,是形成三螺旋的关键成分。

鉴于自检结果披露后,未能平复外界的关注,日前可复美已向多家第三方机构送检产品。

从本质上来看,事件发酵仍聚焦在检测方法与标准上。无论是可复美,还是郝宇团队,双方检测结果,均难以消除外界的质疑。

然而,伴随着争议,事件发酵有了走向另一个方向的苗头,已有人在互联网上抛出商战阴谋论的说法。

据郝宇披露,团队的相关视频已被下架,且自己已收到电话和短信骚扰,并有中间人出面尝试斡旋。

信任危机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历来争议不断,10多天前,玻尿酸行业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H),发文炮轰多家券商机构,对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材料“对比研究”而误导公众,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于巨子生物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

2011年,巨子生物推出可复美,经过10多年的市场培育,已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2024年,可复美营业收入约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收入占公司收入的82.0%。另一品牌可丽金营业收入8.41亿元,占比公司收入的15.2%。

去年,是可复美胶原棒产品上市第3年,这支产品不仅已成为巨子生物的明星大单品,也是国内护肤品精华类目中的佼佼者。

据年报,去年618大促,可复美胶原棒蝉联天猫面部精华类目TOP1、液态精华类目TOP1和修复精华类目TOP1等,收获了较好的市场热度。

今年4月17日,可复美发文称,胶原棒2.0版已焕新登场。在某电商平台上,胶原棒2.0版30支装售价429元,销量已达20万+。

因为聚焦胶原蛋白细分赛道,巨子生物稳坐行业头把交椅,2022年顺利登上资本市场后,更是迎来高速增长。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3.64亿元增至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0.02亿元增至20.62亿元;近两年来,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在40%以上。

5月26日,公司开盘大跌超8%,收盘跌幅4.04%,昨日仍持续跌势,收盘跌5.43%。这场舆情风波,发生在今年618期间,很可能会影响公司全年业绩。而且,已波及到行业相关个股。昨日,丸美生物、锦波生物等,亦出现股价下跌。

如果不能及时平息这场风波,不仅会给巨子生物造成品牌信任危机,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乃至医美行业,或许都会带来重创。

相关文章

贪污巨资,副总裁被抓?唯品会回应!业绩承压,活跃用户连续三季度下滑

贪污巨资,副总裁被抓?唯品会回应!业绩承压,活跃用户连续三季度下滑

唯品会(VIPS.US)副总裁冯佳路因涉及贪腐问题被公安机关调查。 6月22日消息,唯品会营销副总裁冯佳路因内部反腐被抓,涉及金额巨大。 对此传闻,有媒体向唯品会进行了求证。唯品会回应表示,唯品会对...

核心靶点同质化,核素被卡脖子,先通医药商业化瓶颈难解

核心靶点同质化,核素被卡脖子,先通医药商业化瓶颈难解

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市场开始发力,三生制药以60.5亿美元对价将PD-1/VEGF双抗SSGJ-707的海外权益授予辉瑞,创下技术授权交易金额新纪录; 近期专注于核药创新药的先通医药也递表港交所,作为国...

康师傅合麵:正餐新选择,无需叫外卖

康师傅合麵:正餐新选择,无需叫外卖

在当下的方便面行业之中,除了零和博弈,是否还有新的可能?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五届方便食品行业峰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嘉宾,60多家企业,全方位呈现方便食品行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产业链贯通、消...

各大巨头争抢入场,“闻糖色变”的年轻人又捧红一个千亿赛道

各大巨头争抢入场,“闻糖色变”的年轻人又捧红一个千亿赛道

当代年轻人,嘴上喊着活着好累,实则比谁都惜命。 看似大胆地熬夜“刷剧”,但体检报告上一个小小的指数波动,都会让人担忧不已,下一秒,已经打开淘宝搜索各种营养补剂。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可以每天都不想活了...

伪高管、部门墙,很多老板的噩梦是自找的

伪高管、部门墙,很多老板的噩梦是自找的

作 者:于启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常听老板们感慨:“经济高歌猛进时,管理粗放点也能糊口;可一旦增长停滞,那些‘规模不经济’、‘伪高管’、‘部门墙’的老毛病,就立刻成了勒紧企...

荣昌生物又一次重赏了价投信仰派

荣昌生物又一次重赏了价投信仰派

投资真的需要有信仰。 不然,在逻辑走坏持续阴跌过程中,99.99%的投资者是扛不住的。 这些真实地在荣昌生物(688331.SH)身上发生,2024年因现金流紧缺、商业化不及预期、产品路线摇摆等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