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大疆降价的消息曾经一度引发市场热议,但是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让人奇怪的现象,正主大疆没有说什么,反而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影石CEO出来为大疆“公开致歉”,这种别人生病我吃药的玩法让人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大疆降价,影石CEO公开致歉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大疆降价,影石道歉。
影石创新CEO刘靖康在微博发文提到,可能有一部分因为影石的原因导致大疆大幅降价,为表歉意,在10月2日到10月8日之间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在微博下晒订单证明可获得影石100元无门槛代金券。
刘靖康还提到,转发本条微博将抽送两名幸运儿送影石消费级相机全家桶或者大疆OSMO系列全家桶。
此前大疆降价曾经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舆论话题。10月9日,“部分大疆产品降价近千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据多个电商平台大疆官方店铺显示,包含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无线麦克风、无人机等多款产品,于10月9日至10月14日降价。例如明星产品之一的云台相机POCKET 3至高直降900元,活动价2799元起。
针对旗下多款明星产品降价,10月9日,大疆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本次价格调整是大疆为‘双11’推出的常规促销安排。为帮助消费者提前了解价格信息、更好地规划购买决策,我们通过相关渠道对此次调整进行了预告说明。”
不过大疆并未为降价一事道歉,这番影石CEO为大疆“道歉”,引发不小争议,被外界解读为影石和大疆的火药味进一步加剧。
二、别人生病我吃药是什么玩法?
最近,大疆突如其来的 "双十一" 降价潮与影石 CEO 刘靖康的 "公开致歉" 形成戏剧性呼应,"别人生病我吃药" 的反常操作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怎么看?
首先,大疆与影石早就是剑拔弩张的状态。今年7月,影石正式宣布全面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其首款消费级无人机产品,标志着这家以全景相机闻名的科技公司正式向“无人机巨头”大疆的核心腹地发起挑战,双方的竞争其实已经明面化,再加上影石的崛起路径本就与大疆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从细分影像技术切入,凭借创新产品打开市场,逐步构建起品牌护城河。然而,当影石将战火烧到无人机这一大疆已占据全球七成以上市场份额的领域时,竞争格局瞬间从“错位发展”转向“正面交锋”。
面对影石的强势进攻,大疆并未坐视,迅速以“反向突袭”作出回应——推出其首款全景相机产品,直接对标影石赖以起家的拳头产品。此举不仅展现了大疆强大的产品矩阵延展能力,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你打我的主营,我也打你的根基。至此,双方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针尖对麦芒态势。这种“双向狙击”的竞争模式,表面上是产品线的交叉渗透,实则是企业战略纵深与生态壁垒的全面博弈。然而,这种高度对称的竞争关系,极易引发价格战、舆论战等非理性对抗,而近期大疆突然宣布无人机产品降价、影石CEO公开致歉的事件,正是这一紧张态势的集中体现。
其次,影石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巧妙的流量营销策略。当大疆采取降价策略,影石CEO随之公开致歉时,看似突兀且戏剧化的情节实则是一种巧妙的营销噱头。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流量就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硬通货。大疆主动降价,无疑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补贴消费者,降低了产品的准入门槛,短期内能够有效刺激销量增长。然而,影石并未被动承受这一冲击,而是以CEO公开致歉的独特方式入场。这一行为巧妙地借助了大疆降价所带来的巨大流量,将自己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
消费者出于好奇心理,会去探究事情的原委,进而了解到影石的产品特点和企业理念。这种借力打力的手法,使得影石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广泛的曝光度,实现了低成本的品牌推广。从营销效果上看,确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广告投放模式的高成本束缚,利用事件本身的争议性和话题性,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交平台上的热烈讨论,让更多人知晓了这两个原本只在特定领域知名的品牌。而且,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互动更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相较于干巴巴的产品参数介绍,更具记忆点和传播力。
第三,如此针对性的博弈犹如走钢丝,存在着极高的风险。当企业将战略重心从产品创新转向舆论攻防,竞争便容易滑向非理性对抗的深渊。大疆与影石的相互狙击,表面上是市场策略的博弈,实则暴露了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路径依赖”困境:即过度依赖对手的动向来定义自身战略,而非基于用户需求与技术趋势进行独立判断。一旦陷入这种“你打我一下,我必还手”的胶着状态,企业将被迫投入大量资源用于价格战、公关战甚至专利诉讼,从而挤占本应用于研发与创新的资源。
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依赖短期营销手段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内卷化”加剧。例如,智能手机行业曾因过度聚焦参数对比与价格厮杀,导致全行业创新乏力,陷入同质化泥潭。大疆与影石若持续以“你出新品我降价,你降价我道歉”为竞争主轴,不仅会消耗双方的品牌价值,更可能错失在自动驾驶、AI影像、空间计算等前沿领域布局的先机。更危险的是,这种公开化的对抗极易激化企业间的敌意,导致合作可能性的彻底关闭。
在产业链高度协同的今天,企业间本应存在技术共享、标准共建的合作空间,但一旦陷入“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便可能因一纸禁令、一项专利诉讼而彻底决裂,最终两败俱伤。此外,消费者作为最终裁判者,虽短期内享受了价格红利与话题娱乐,但长期来看,若企业因内耗而放缓创新步伐,最终损害的仍是用户体验与行业进步。
第四,守正创新的长期主义才是产业最该有的。长期来看,企业竞争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中正平和的长期主义态度上来。短期的舆论战、营销战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风光,但如同昙花一现,难以支撑企业的百年基业。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疆而言,其多年来在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飞行控制技术、图像传输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懈钻研与突破。同样,影石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需要深耕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比如提升相机画质、优化拍摄算法等。只有不断投入资源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才能打造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稳固的竞争壁垒。就像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智能手机行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靠的不是频繁的价格调整或恶意诋毁竞争对手,而是每年推出的新品都在性能、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有显著提升,让消费者愿意为其高昂的价格买单。
可以说,影石与大疆的这场博弈,既是行业转型期的必然阵痛,也是对企业战略定力的考验。"别人生病我吃药" 的营销巧思或许能赢得一时关注,但唯有以中正平和的心态深耕核心技术、构建用户价值,才能在产业变革中真正立稳脚跟。毕竟,市场最终记住的,永远是那些定义了产品形态、创造了用户需求的创新者,而非擅长借势营销的机会主义者。
西贝上海某门店。时代周报记者摄 “预制菜”风波一个月后,西贝掀起消费者“薅羊毛”的热潮。 为重拾客流,西贝在10月份前后调改、降价、疯狂送券,人气明显回暖。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庆假期,北京部分门店午餐...
作者 | 傅斯特 深圳潮汕帮的一次大溃败 有人说,在潮汕有深圳的一块飞地,其实反过来也对,深圳是潮汕人的一块飞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有超500万潮汕人,每10个人里就有3个来自潮汕。由于潮汕...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随着618临近,即时零售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贴身肉搏”。 业内平台纷纷加码——山姆强化会员粘性,盒马持续试水“硬折扣+O2O”融合,美团小象加快仓配体系优化,玩家...
斑马消费 范建 中国汽车产业的内卷,愈演愈烈。 在上周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几家头部车企的相关负责人,甚至已撕破脸皮,公开怼脸开大。 绝大多数汽车用户,对于车市价格战的体会,仅仅停留在价格...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6·18”电商硝烟未散,众多品牌正休整以待下一轮鏖战。7月1日,在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上,花王集团两位高...
在河北白沟,你可以花4.5元买到一个双肩包,价格约等于一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 这不是什么荒诞的网络传闻,而是箱包行业从业者胡俪的亲眼所见。她甚至专门开车30分钟跑到白沟新城,就为了看看这4.5元的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