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轰轰烈烈的中美关税战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迎接这巨大的利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出海一定是个必选题,但全球化的路,终究越来越颠簸。
整个世界终究还是变了,就像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的:
“过去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更加专断保护主义和危险的新阶段,过去的自由贸易逻辑现在变得越来越被挑战。”
安全成为很多国家对于全球化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家都不想被“卡脖子”。那供应链的安全,其实也是卡脖子的。
所以,和以前相比,出海不再是过去进口国的需求,本地的产品本地的服务,才是对国家更好的安全保障。
对于出海的企业,以后可能不能叫出海,而是叫“出海本地化”,或者说是“全球本地化”。
那到底怎么理解“全球本地化”?
我自己是温州人,四月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遇到了一位在新加坡做生意的温州老乡。他是做人体工学椅的,HINOMI人体工学椅,这家公司在新加坡很有名。他把人体工学椅卖到了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他说,全公司就他一个是温州人,其他多数员工是来自欧美。
他提到了一个观点,让我感觉一下子茅塞顿开。
从温州人经济,理解出海本地化。
具体怎么说?
温州统计GDP跟其他城市有些不一样。温州统计两个GDP:
两者有什么差异?过去的数据表明,温州本土的GDP跟温州人在外地的GDP几乎是一比一的关系。现在温州在冲两个双万亿,本土GDP24年是9700亿,2025年估计会过万亿。
我们再想想,温州人出来做生意,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1.纯贸易的阶段。
什么钱都我们温州人自己挣,所有的货都是温州自己生产,钱在各个地方赚。在那个阶段,大家把温州人称作“中国的犹太人”,这不是一个褒义词,是在抱怨我们把钱都给赚走了。
2.炒房阶段。
这个阶段,赚到钱的温州人就开始跑到各个地方去炒房。大家就说:你们温州人,就是炒房的那一群人。
3.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这个阶段,大量温州人在全国全球各地落地生根了。
温州人在中国的上市企业里有130多家,只有40家上市公司是在温州本土的,其他的上市公司主体都在全国各地,都成为了一家当地的公司。
这就是温州,或者说浙江独特的“地瓜经济”模式:藤蔓向全球延伸,根系深扎本土。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温州地理环境并不优渥,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所以温州人就出去“闯天下”: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245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的温州人达175万,成立了268家地市级异地温州商会。有近70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多家海外侨团。
温州人在国内外延伸的产业、开拓的市场,就是“地瓜”的藤蔓。藤蔓在外扎根壮大后,结出“新地瓜”,新瓜连新藤、新藤又结瓜”……藤蔓覆盖越广,受益地域就越多,养分又沿藤蔓回流,反哺本土。
如果我们把温州换成中国,把中国换成世界,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我们中国企业要做“出海本地化”这件事了。
20年多年前,大量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或者其他国家的创业者,他们在全世界出海的时候,有一本书特别流行——大前研一的《无国界的世界》。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被当年在全球开拓市场的人奉为经典:
我的户籍是世界,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只是恰巧住在了日本而已。
所以,关于出海本土化,很重要的一点,要在内心真正相信一个观点:我们是一个世界的企业,我们到了当地,就以当地的身份来落地生根发芽。
就像“地瓜经济”理念,根部心系本土,但藤蔓向全球延伸。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 眼见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低,比如四大行1年期定存已击穿1%的年利率,与之相比,上市银行的股价却持续飘红,撩人心弦。 当前经济持续低迷,银行股净息差与净利差...
2025月5日15日,高途教育科技集团(NYSE:GOTU)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截止到2025年3月31日,高途在第一季度实现收入约为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8%;营业利润约...
财联社8月13日讯(编辑 刘蕊)美国银行(BofA)8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尽管基金经理们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但对亚洲股市的信心却保持坚挺。 此外调查还显示,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
上周末,热度最高的话题,自然是“前村长”易会满被查。不少人开始议论,周一新易盛要涨停了,理由是——老易落,新易盛。 不过,结果要让你失望了。本周一,A股的CPO(共封装光学模块)板块集体跳水。 前期涨...
当地时间周五,高盛经济学家Jan Hatzius等人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截至10月4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到了23.5万,高盛估算的前周首申失业金人数约为22.4万。 高盛经济学家们在上周...
一、行业背景与研究范围界定 (一)港股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凸显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政策层面,国家药监局于9月发布公告,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重点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