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强治下的浙商银行:年度罚款超3790万,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

客服微9964384314小时前财经知识3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新任行长陈海强喊出“风控优先”月余,浙商银行再收百万级罚单。

近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向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开出330万元罚单,多名相关责任人同时受到警告及罚款处分。

陈海强治下的浙商银行:年度罚款超3790万,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_陈海强治下的浙商银行:年度罚款超3790万,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_

具体来看,浙商银行深圳分行主要涉及三项违规——贷前调查不尽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到位及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监管指出,这三项违规贯穿信贷全流程,暴露出分支机构在风险管控上的基础性漏洞。贷前未摸清客户底细,贷中未把控授信额度,贷后未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极易引发不良资产攀升风险。

纵观2025年前三季度,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仅面临合规挑战,业绩也持续承压。三季度报告显示,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7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降9.59%。这是该行自2019年A股上市以来,首次于定期报告中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负增长的局面。

内控合规沉疴难除

全年罚没近3800万元

深圳分行的罚单并非孤例,而是浙商银行2025年合规危机的缩影。

根据监管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7日,浙商银行及旗下分支机构已累计收到超过20张监管罚单,机构罚没总额超过3790万元,处罚覆盖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8座核心城市分局。

从处罚强度看,百万级以上罚单占比超四成。

其中,上海分行1月因小微企业划型造假、跨境贷款违规等15项问题领1680万元天价罚单,成为年内股份制银行单笔最大罚单之一;

总行9月更是遭遇“监管组合拳”,先是因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集团授信超标等问题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没1130.8万元,时隔25天又因反假货币失职、占压财政资金等7项违规被央行罚款295.99万元。

除这些大额罚单外,浙商银行多家分支机构也因各类违规行为受到处罚。例如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承兑业务调查、审查失职等问题被罚100万元;广州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被罚160万元;兰州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罚140万元;温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被罚135万元……

从处罚原因看,浙商银行的违规行为已从信贷业务不规范向互联网贷款、票据业务、反洗钱、员工行为管理等多个维度扩散。

追责范围已穿透至核心岗位,7名总行高管及基层职员因账户管理、反洗钱等问题被罚,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宋某仁罚款7万元,网络金融部、金融科技部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同步受罚,彰显监管“机构与个人双追责”的态度。

罚单密集落地的背后,折射出浙商银行内控体系的漏洞。尽管前董事长陆建强任职期间推动“合规形象提升年”等专项行动,但从实际效果看,系统性漏洞并未填补。

今年7月,陆建强在原定任期过半时“到龄退休”,由行长陈海强代行董事长职责,而此时恰逢兰州分行、广州分行相继领罚,浙商银行合规整改压力较大。

而浙商银行新管理层的“合规承诺”更显尴尬。陈海强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强调将把风险防控、合规管理作为第一要务,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快速增长。但三季度以来,却仍有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接连被罚。

再看2024年11月上任的内控合规与法律部总经理陈晟,虽有十余年风控经验,却未能遏制违规惯性,互联网贷款管理不审慎、票据业务审查失职等新老问题持续爆发。

业内人士评价称,浙商银行出现“承诺与现实脱节”现象的背后,是“总部管不住分行、制度管不住员工”的治理困局。其总行连反假货币、财政资金管理等基础环节都存在漏洞,基层分行则反复出现贷款“三查”失效问题,可见合规要求在执行中层层衰减。

陈海强治下的浙商银行:年度罚款超3790万,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_陈海强治下的浙商银行:年度罚款超3790万,营收净利首次负增长!_

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息差收窄与不良暗涌并存

在合规问题频发的同时,浙商银行的业绩表现也不容乐观,今年前三季度核心盈利指标显著下滑,收入端全面承压。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营业收入489.31亿元,同比下降6.7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下降9.59%。具体到第三季度单季,浙商银行营收下降6.78%,净利息收益率为1.67%,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344.38亿元,下降3.23%;非利息净收入144.93亿元,下降14.26%。

其中,利息净收入344.38亿元,同比下降3.23%;非利息净收入144.93亿元,同比下降14.26%。两大主营收入同时下滑,构成了该行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超70%,息差收窄直接冲击营收根基。净息差收窄是行业共性挑战,但浙商银行受影响程度尤为明显。财报显示,浙商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 1.67%,较上年全年下降4个基点(BP)。这一降幅虽较去年有所收敛,但仍显著影响盈利水平。

贷款收益率下滑也是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已从去年同期的4.62%降至4.02%,下降0.6个百分点。特别是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7.01亿元,平均收益率下滑1个百分点,成为利息收入下滑的关键原因。

非利息收入的大幅下滑,则主要受金融市场业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该行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1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18.98亿元。这一25.13亿元的差值显著拖累了整体营收,反映出该行金融市场业务对于利率波动的脆弱性。

参考同业情况,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均提及“债券投资等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收益下滑”。浙商银行虽未披露具体分项数据,但在“低风险均收益”资产策略导向下,高收益投资业务规模收缩可能导致非息收入增长乏力。

资产质量方面,浙商银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3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24年末的1.78%升至1.97%。

更值得关注的是,浙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上涨了25.49亿元,关注贷款占比上升至2.50%。此外,拨备覆盖率159.56%,比上年末下降19.11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至12.15%,虽仍满足监管要求,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微升0.02个百分点至8.40%。在信贷规模稳步扩张的背景下,资本补充压力可能限制未来高收益资产投放。

面对业绩与合规的双重挑战,浙商银行新管理层正在寻求转变。从三季度报来看,浙商银行正在推动“低风险、均收益”资产结构转型。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达3.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万亿元,增长2.11%。

同时,浙商银行正在加大风险处置力度。2025年上半年,该行核销转出不良金额135.48亿元。2024年末,原董事长陆建强曾提到,过去三年该行累计化解了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

对于浙商银行而言,罚款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深层内控漏洞。纵观浙商银行2025年的表现,合规风险与业绩压力如影随形。新行长陈海强面临的挑战,依然在于如何把控浙商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关文章

中原银行聘任新行长周锋,曾任副市长、兼具17年金融监管经验

中原银行聘任新行长周锋,曾任副市长、兼具17年金融监管经验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近日,中原银行董事会宣布,因工作调整,刘凯不再担任行长职务,自2025年10月17日起生效。 辞任后,刘凯不再本行担任任何职务。同时,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聘任周锋担任该行行长,并建...

【深度】年利率440%、60多个马甲......助贷新规之后,月系融担产品浮出水面

【深度】年利率440%、60多个马甲......助贷新规之后,月系融担产品浮出水面

助贷新规实施之后,部分被清退的用户涌向月系融担产品。 月系融担指向的是借款周期短,期限多为1个月或更短,融资担保公司参与,平台借助牌照支持,将高利率包装为担保费的借贷产品。此类产品综合年化利率高企,用...

券商董事长履新北京国资委主任

券商董事长履新北京国资委主任

近日,第一创业证券董事长吴礼顺履新北京市国资委主任。此前,吴礼顺一直深耕金融与国资管理领域。业内人士预计,第一创业董事长未来可能会迎来新人选。 近年来,金融行业与公共部门之间的人才流动正在增强。受访分...

万亿中原银行空降“75后”行长,半年6位高管履新!

万亿中原银行空降“75后”行长,半年6位高管履新!

10月16日,中原银行(1216.HK)在郑州龙湖金融岛总部大厦前举行的入驻仪式上,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浩身旁多了一位新面孔——刚从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任上空降的党委副书记周锋在该活动上亮相,而党...

9790万罚单砸向中行,银行业规模与合规平衡难题待解

9790万罚单砸向中行,银行业规模与合规平衡难题待解

2025年10月,一则重磅消息在金融市场激起千层浪——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在公司治理及多项业务管理中存在不审慎之举,被监管部门施以9790万元的高额罚款。此处罚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

江苏4家银行同日被罚720万、两人禁业,南京银行收年内第4张罚单

江苏4家银行同日被罚720万、两人禁业,南京银行收年内第4张罚单

江苏金融监管局官网显示,4家银行同日收到监管罚单,罚款金额合计720万元,其中南京银行系总行被罚,其他三家均为分支机构,广发银行无锡分行及其下辖支行合计被罚款达到300万元。 南京银行收到监管罚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