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大众和丰田总负债合计超6万亿元,国内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这些数字引发市场担忧。但细究财报会发现,高负债背后是汽车制造业的特性使然,更是不同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一、高负债率的双面镜像
从底特律到上海,车企高负债已成行业共性。福特、通用等国际巨头负债率长期维持在75%以上,国内奇瑞、蔚来等也站上85%高位。这种全球性现象背后,是车企重资产运营的必然选择——工厂建设、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都需要持续投入。以大众为例,其3.4万亿元总负债对应着2.5万亿元营收,印证了“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的行业规律。即便特斯拉这样的新贵,虽负债率仅39.64%,但每年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仍需资本支撑。
但负债质量比数字更重要。全球TOP10车企有息负债(需支付利息的借款)占比平均达52%,而国内均值仅8.5%。比亚迪5%的有息负债率与丰田68%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中国企业更善于运用供应链信用:比亚迪2440亿应付账款占营收31%,相当于每卖100元产品就有31元是“借用”供应商的资金;上汽集团2411亿应付款形成164天账期,这种对供应商资金的良性占用,构成了独特的“无息杠杆”。
二、债务结构的战略分野
国际车企的万亿负债中,藏着资本运作的密码。丰田68%的有息负债用于混动技术迭代,特斯拉17%的融资成本支撑着4680电池研发。中国车企则走出差异化路径:吉利17%的有息负债率、长城12%的融资占比,体现着对财务安全的坚守;蔚来87.45%负债率中,22%的有息负债投向换电网络,本质上是对未来赛道的战略投资。就连负债率88%的奇瑞,其12%的有息负债也主要用于海外工厂建设。
付款周期成为观察产业链地位的窗口。从比亚迪127天到长安205天的账期差异,既反映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智慧,也展现供应链话语权的强弱。长安超200天的付款周期,相当于把供应商货款转化为半年期“无息贷款”;而比亚迪127天的周转速度,则在资金利用与供应链关系间找到平衡点。相较国际巨头依赖金融杠杆,中国车企正用经营杠杆重构产业生态。
当全球车企在电动化赛道上竞速,负债结构早已超越财务范畴,成为衡量转型决心的标尺。高负债不等于高风险,关键在于资金是否转化为核心技术壁垒。大众每1元营收背负1.36元债务的底气,来自百年技术积累;中国车企用更精细的债务管理,正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剧本。
近日,沃尔沃汽车正式对外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裁员计划,涉及员工总数约3000名。 具体而言,在此次裁员计划中,瑞典本土将有1200名员工受到影响,其余裁员岗位则分布于全球其他市场区域。 沃尔沃汽...
折叠车王勇闯港股 作者 |余寒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中国折叠自行车领域里的“隐形冠军”,要上市了。 近日,投资观察网获悉,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行”)已向港交所...
接下来就是无止境的销量下跌。公开数据显示,2019—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 2021年9月,因产能闲置,Stelantis集团关停了广州工厂,后该厂被广...
红星资本局7月23日消息,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三菱汽车称,考虑到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