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刷着短视频却加入了投资群、想着网购却开通了小额贷、想理财却下载了各种假App……原先是老年人“触网”难,如今又要担心老年人掉入各种网络陷阱。
近年来,部分不法商家针对老年群体设置消费陷阱的现象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被免密扣款,想要追回却要“磨破嘴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投诉分析显示,“老年消费陷阱”成为投诉热点。
此外,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正在变得更加隐蔽,原来是在小区宣传听课送鸡蛋,现在变成了网上各种各样的投资群、假App。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假App诱导老年人进行虚假投资理财,有的老年人学会了使用“视频会议”软件参加“培训”,甚至整夜不睡觉听“培训”。
本来,老年人上网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亲友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缩小和子女之间的代际鸿沟,结果却陷入网络陷阱,有的子女不得不考虑重新让父母使用老年机。
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安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为银发族群构建更加友好的网络空间。现在各品牌手机都推出了未成年人模式,针对日渐庞大的老年“触网”群体,各手机厂商也可以考虑推出老年模式。手机真正的适老化改造,不只是字体更大、音量更强,更需要安全、暖心的系统支持,如在线上付款、转账前设置醒目的安全提醒,应用商店设置纯净模式,禁止通过第三方渠道安装软件等。
相关部门也须继续加大针对老年人设置骗局的打击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以及电视和广播等渠道以案说法,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关注风险,守护自身财产安全。同时,有关平台也应该对非法小广告、弹窗等及时进行拦截,加强内容审核,优化广告展示逻辑,让老年人能够放心、安心上网。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子女不妨多关心父母一些,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我们会提醒“注意眼睛”,当父母捧着手机天天不动的时候,我们也要多一些耐心和关心,看看他们听的到底是新闻还是所谓“大师”推荐的理财项目。现实生活中的关心和包容多了,老年人去网络上寻找存在感的精力就会减少。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社区也要多组织活动,开展防骗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提升识骗、防骗的能力。
不算高明的骗局 前段时间,养老行业出现惊天炸雷。一家养老公司资金链断裂,创始人失联,留下3万多名老人捶胸抹泪。据说涉案金额超过25亿元。这里面有很多是老人最后的积蓄。 不要以为这是一家野鸡骗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