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人的小城,如何“孵”出500亿大产业?丨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客服微9964384315小时前财经知识3

眼下正是浙江平湖最忙的时节,堆积如山的羽绒服包裹和昼夜不息的物流车辆,构成了这座江南小城独特的初冬图景。

平湖是中国最大的羽绒服产业基地。去年有超3亿件羽绒服从这里发往全球,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稳稳占据全国八成的羽绒服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羽绒服之都”。

在人口不到70万的平湖,差不多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和羽绒服相关的行业。不产一根羽绒的南方小城,为何能在羽绒服产业中闯出一片天地?

一件代工服的逆袭

平湖与羽绒服的缘分,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凭借毗邻上海、杭州的区位优势,平湖陆续建起村办和个体服装加工厂,承接外贸订单,开启了服装代加工时代。

那时候,平湖凭借优质的生产工艺和稳定的供货能力,成为阿玛尼、华伦天奴、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基地。“世界百件衣,平湖有其一”的美誉从此传开,这座小城在服装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严重依赖外贸订单的平湖服装产业带来沉重打击。国际订单急剧下滑,代加工利润微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转机出现在2014年。那一年,北方极寒天气让平湖服装城的羽绒服意外热销。当地企业敏锐捕捉到市场信号,迅速整合生产线,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渠道优势,转入附加值较高的羽绒服赛道。

小城创展_中孵高科产业孵化有限公司_

这场转型恰逢电商兴起。平湖企业抓住线上销售机遇,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打开销路。随后,抖音旗下全国唯一的羽绒服电商直播基地落户平湖,进一步巩固了其线上销售优势。2024年数据显示,平湖羽绒服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0%,线上渠道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海外市场也同步拓展。本土原创品牌“欧绒莱”在亚马逊平台曾创下两天售出1万件的纪录,成为纽约潮人青睐的单品。从贴牌代工到自创品牌,从内销为主到走向世界,平湖羽绒服完成了第一次产业跃迁。

给羽绒服装上“智慧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湖羽绒服产业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答案在于持续创新。

设计创新是平湖羽绒服脱颖而出的首要因素。过去,平湖服装厂比拼的是产能和规模,如今,竞争焦点转向了款式和设计。

为保护原创,平湖建立了“款式备案登记制度”,有效遏制了抄袭仿冒现象。2016年,平湖中国服装城具有原创设计的款式不超过200款。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超过2万,部分品牌甚至登上米兰时装周,与国际奢侈品牌联名推出售价过万的高端单品。

科技创新为平湖羽绒服注入了新的竞争力。石墨烯内胆、气凝胶隔热层等新材料的应用,让羽绒服在-30℃环境下仍能保持保暖性。智能温控技术通过手机APP调节温度,可以满足户外运动、城市通勤等多元场景需求。

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让平湖羽绒服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平湖政府联合7省17家单位制定了《羽绒服装质量分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将绒子含量、蓬松度、浊度等核心指标划分为1A至5A五个等级,并在吊牌上标注等级与二维码。

平湖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许铉说,这就像给每件羽绒服配上了“身份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码,就能立刻知道它的质量好不好、属于哪个等级。目前,首批23家试点企业、6万余件产品已完成分级认证。

数字化改革则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效能。近年来,平湖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生产、设计、供应链整合、仓储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如平湖•中国服装城推出的“羽舱”数字化运营平台,客商可以云端看样、一键下单,交易效率大幅提高,该平台目前已拓展至韩国、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此外,平湖羽绒服产业正在向绿色制造转型,多家龙头企业开始使用可再生环保面料,并建立了旧衣回收体系,展现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温暖经济带动一座城

2024年,平湖GDP达1078.3亿元,羽绒服产业贡献了超500亿产值,占GDP一半左右。

羽绒服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平湖这座小城。

如今,平湖拥有羽绒服上下游关键企业1000余家、相关经营主体1.3万余家,不仅创造了超10万的相关就业岗位,更带动了面料、辅料、物流等配套产业的集聚发展。更关键的是,产业升级推动了城市能级提升,平湖从传统的工业城镇,转型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基地。

平湖羽绒服产业的进阶之路,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也为更多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张春龙说,平湖的成功并非偶然,完备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创新与品牌驱动、数字化转型,是平湖成功的三个关键支柱。

他强调,其他地区可以学习平湖的思路,但不能简单照搬其模式。

具体而言,各地可借鉴平湖在整合产业链、提升设计、品牌打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创新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超百所高校增设低空经济专业,川苏粤占据前三

超百所高校增设低空经济专业,川苏粤占据前三

高校专业已经和城市发展、产业链布局紧紧咬合。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

酿酒入列历史经典产业,郎酒的“慢功夫”见真章

酿酒入列历史经典产业,郎酒的“慢功夫”见真章

何以中国?对西方人而言,最先浮现于脑海的,往往是若干鲜明的文化符号:丝绸、瓷器、茶叶……这些承载中华民族智慧与美学的物品,早已超越器物本身,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语言,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形态。...

扩内需反内卷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半年这样干!

扩内需反内卷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半年这样干!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发布会透露了“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下达、“两新”政策实施、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等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

数智化时代,全产业出海加速中|2025中国供应链出海十大趋势报告

数智化时代,全产业出海加速中|2025中国供应链出海十大趋势报告

受国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影响、数智化技术赋能等内外部多轮因素驱动,中国供应链出海正呈现全球化、高端化、智慧化以及本地化等多种趋势特征,共同推动中国出海企业从产品出口升级为全产业生态出海。其战略意义...

芦哲:并购重组驶入“快车道”助力科技企业估值提升

芦哲:并购重组驶入“快车道”助力科技企业估值提升

芦哲潘京(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在资本市场加速发展的浪潮中,并购重组作为产业沿链补链的关键,直接关乎创新产业发展机遇的把握和产业升级的进...

中国机器人有多强?不到2小时完成一台复杂手术,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世界第一

中国机器人有多强?不到2小时完成一台复杂手术,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世界第一

工业机器人焊花闪烁,人形机器人登上舞台,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诊疗,特种机器人奔赴极端环境……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场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五年,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