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安排,6月经济数据将在本月中旬陆续公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经济走势平稳,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整体经济修复,消费、外贸需求将小幅上涨。
预计二季度GDP增长5.2%左右
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多位专家分析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左右。
从供给端看,1-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2024年同期0.1个百分点。需求端方面,消费、外贸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高于2024年同期0.9个百分点;1-5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高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高于2024年同期3.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
“说明经济维持修复态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左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左右。
李超表示,前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将渐次落地形成对基本面的托底作用,二季度GDP实际增长有望实现5.2%左右。
工业增长有望保持平稳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拉动国内工业需求,多位专家分析预计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7%,景气度继续恢复。其中,新订单指数回升0.4个百分点至50.2%,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47.7%。
“新订单改善幅度高于新出口订单,显示内需略好于外需。”温彬表示。
李超认为,从内需来看,一方面,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仍有较强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各地工程项目施工继续加快,建筑业施工带来的工业需求有所支撑。
苏剑表示,在“稳增长”政策延续的背景下,基数效应、基建投资和内需刺激将支撑2025年6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相对稳定。
消费增长有较好支撑
五一、端午假期需求集中释放后,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有所放缓。温彬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6.4%回落至6.0%左右。
虽然6月社零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增长仍有较好支撑。温彬分析称,一是车市热度攀升。6月1日至2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4%,为3月以来最高水平;二是国内油价上涨,预计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加快;三是以旧换新与“6·18”叠加,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李超指出,“6·18”促销活动延续高强度运行态势,尽管前期消费透支使6月消费动能边际减弱,但整体销售表现依然亮眼,对实物商品零售形成显著拉动,是商品消费的核心支撑。
预计6月出口同比上涨6%
6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5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1-5月份,我国与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分别增长9.1%、2.9%、4.2%。
苏剑分析称,近期中欧贸易增长显著,同时,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增速持续上涨,是当前中国出口的主要支撑。
此外,根据PMI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7.7%;进口订单指数环比上涨0.7个百分点至47.8%。港口数据显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上涨3.9%、10.9%。运价数据显示,我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环比上涨22.5%。
温彬预计,6月份出口3258亿美元,同比上涨6%;进口2125亿美元,同比上涨2%;实现贸易顺差1132亿美元。
经济第一大市上海重现快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以下简称“社零”)总额被重庆反超,相差约146亿元。但在5月,上海重夺守了七年的“消费第一城”宝座。 同样,上海的进出口总值在去年被深圳...
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当外国游客拖着空行李箱奔赴中国开启“扫货之旅”,当“反向中国代购潮”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一场由政策创新驱动的消费变革正在线下商圈悄然上演。2025年,随着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
“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苏超”结束了第五轮赛事,热度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来越受追捧。 常州摇来中华恐龙园的恐龙到赛场给球员加油;苏州在金鸡湖夜空用1000架无人机组团整活,为“苏超”加油助阵;就连柬...
经过前几轮比赛的预热发酵,人们对于“苏超”的关注度还在持续上升。 6月21日晚间,“苏超”联赛第五轮正式打响。据官方统计,常州队对南京队比赛的入场观众数36712人,再次打破“苏超”单场观众纪录。 随...
连续7年位居全国“消费第一城”,上海正在直面挑战。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消零被重庆反超,相差约146亿元。眼下,差距开始缩小,1—4月,上海市实现社消零总额5355.46亿元,同比下降0.3%;重庆53...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提振文旅消费,从政策出台到地方特色活动落地,多维度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国内出游人次与消费金额双增长。与此同时,入境游政策优化带动了海外游客来华热度攀升,文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