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个晚上,在雨伞厂打工的严世亮拖着疲惫的步子去吃饭。半路上,他被一辆红色的“野马”跑车钉在了原地,张扬的红色让他挪不开眼,他想:“好想得到它啊。”
这辆红色的福特跑车,燃起了严世亮的创业激情,像是劈进他灰扑扑的生活里的一道闪电。
在那之前,他经历过和学长创业失败,在酒吧驻唱,又无奈地去雨伞厂做设计。“打工,永远开不上这样的车。”
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劲,他拿着14000元存款,开始改变他的人生。
欲望“变现”
严世亮至今记得他创业路上的每一个重要的细节。被火焰般的红色跑车吸引后,他拿着所有存款开始了“搬砖”生涯。
他最不怕的事情就是吃苦和学习。当初上高中时,他身处学校最好的班级,成绩却尴尬地垫底。他没有好高骛远地瞄准遥不可及的第一名,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排在他前几名、比他稍强一些的同学身上。
“这些同学平时在干嘛,我就干嘛,然后再比他们更努力一点。”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策略。他仔细观察,模仿,力求在细微处超越。这种“紧盯前两名,步步为营”的方法论,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成绩单上的名字,一级一级地向上挪动,最终在高二时,“严世亮”三个字赫然出现在年级第一的位置。
念大学时,他同样用这种方式拿满了奖学金。他有着不加掩饰的野心,也有着与之相配的耐力和拆解目标的能力,这成为他日后闯荡商海的武器。
进入社会后,成绩单变成废纸,严世亮得在商业领域里,从底层爬起。
他住在逼仄的隔断房里,却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精神角落:两张中古红皮沙发、一张复古圆桌和一个古典台灯,上面摆着一瓶红酒和两个高脚杯。
夸张图案的牛仔裤和衣服挂在墙上,清瘦的男孩子坐在一张向日葵挂画下,腿上放着电脑,手里拿着啤酒瓶,脑子里思索着:人生苦短,创业要趁早。
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短哥”,生活被切割成两半:白天在雨伞工厂打卡上班,晚上混迹于各种QQ群、回复一百个聊天窗口的消息、检查衣服鞋子、打包、发货,直到午夜。到了周末,他便立刻坐上车,奔赴莆田进货。
严世亮的起步阶段能用草莽和野蛮来形容。他敏锐地捕捉到国内电商的红利,揣着仅有的14000元积蓄,踏上了“全国拜山头,拿货”的征程。莆田的鞋子、广州的潮牌、浙江的服装……哪里有货,哪里就有他奔波的身影,“就是为了亲自见到供应链老板,拿到低一点的价格”。
一件拿货价100元的衣服,别人只能按标价拿,他因为“见面三分情”,能以80元的价格拿到。这20元的差价,就是他发展下游代理的空间。
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很快为他带来了回报。没过多久,他就辞掉了月薪几千元的工作,租了间工作室,每月靠卖衣服挣三五万元。2018年,他已经有了一个三四个人的小团队。高峰时期,他和团队发展了上百个下游代理商。
这一年结束时,严世亮在纸上记下全年的收支——赚到了20多万元,跑车到手了。他贷款买了一辆比“野马”更好的车,算是对自己的野心有个交代。
2019年,短视频的风口呼啸而至。严世亮的抖音后台,每天被私信和好友请求挤爆。他的月收入,从三四万元猛增到三四十万元,再之后是“每天进账5万元”。
“钱就像自来水一样,拧开龙头就哗哗地流到每个人的账户里。”他形容那个疯狂的时期。
流沙上的宫殿
“但别急,后面我会亏回去。 ”严世亮在他的短视频账号置顶了一条视频,视频站在如今的视角和心境上,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在那个“躺着赚钱”的阶段,数字的极速膨胀,催生了更大的野心,也造成了更多问题。
赚到钱的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全国拿货的“二道贩子”。他要做自己的“国潮”品牌,掌握核心的设计和生产,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溢价能力。
决心很大,投入也堪称倾尽全力。他在厦门租了一个空间,装修成他的梦想之屋,屋里种上树,停了几辆跑车。设计、打版、运营等工作都在这个物理空间内完成。
他的办公室在二楼,从巨大的落地窗望下去,可以俯瞰一楼所有员工的动态。那种感觉,奇特而美妙,像一个掌控一切的国王。
他组建了设计小组,联系了新的、定位更高的代工厂,砸下重金生产,满怀信心地将第一批带着自有品牌标签的货品推向市场。
“那两年,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严世亮回忆,“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国潮”崛起,年轻人对国货抱有空前的热情。他凭着自己的审美,花了三四个月开发出一批他“心中的国潮服装”。然后,他满怀信心地打开直播间,准备迎接市场的拥抱。
但市场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订单“寥寥无几”。
库存积压如山,前期投入的资金像扔进了无底洞。那段时间,团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我自己也整夜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地掉”。
他开始给自己“上强度”,不停地“打鸡血”。“每次去公司,看到这么大的场地,那么多树,非常漂亮,我会觉得只是时候未到,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这种心理暗示的背后,是一种巨大的恐惧。他不敢去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不敢问亏了多少钱。他用鸵鸟埋头的方式,试图维持这个美丽的泡沫。
但问题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很快,公司到了付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的地步。
为了维持运转,他开始卖车。除了他贷款买的第一辆跑车“打死不卖”,两辆“皇冠”,一辆“迈巴赫”陆续被送走,变成填补窟窿的杯水车薪。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纸来自房东的通知。他们被告知,这栋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幻想的办公楼,属于违建,必须拆除。
“感觉天都塌了。”
拆除的那天,严世亮没有去现场。他不敢去看那片废墟,那是他的痛处。
他形容自己像做了一场梦,那个他一手搭建的造梦场,其实是一座建在流沙上的宫殿。周围所有的人和事都在提醒他,梦该醒了。
从“我喜欢”到“你需要”
失败的阴影沉重地笼罩了将近一年,严世亮沉寂下来,舔舐伤口,也在痛苦中反思。
这一次,他身边多了一位懂行的老朋友,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随之展开。改革的第一刀,挥向了人事。
他狠下心,将团队扩大到五六十人,将运营、直播、剪辑、仓储、开发等每一个专业岗位,都用科班出身的人才填满。
从阵痛到重振旗鼓,严世亮花了一整年时间。他将团队、供应链、直播体系全部推倒重建。直到2024年,一个全新的、高效运转的团队才算真正完善。
最核心的变革,发生在产品上。
他放弃了那个“我觉得好看”的自己。被市场狠狠上了一课后,他终于明白,商业的本质不是“表达自我”,而是“满足需求”。
他和团队开始研究市场:什么版型最受欢迎?什么颜色正在流行?什么面料的体感最好?他们采用大牌经过市场验证的版型、颜色和面料,结合当下最受欢迎的产品风格,来打造自己的产品。
这是一个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也是从“我喜欢”到“你需要”的转折。
也正是在前两年,“老钱风”在国内兴起。这种低调、注重质感和剪裁的风格,正与他当下的状态不谋而合。经历了大起大落,他不再穿那些破洞的潮流服饰,转而倾向一种更舒适、简单的风格。
他几乎是抖音上最早抓住这股风潮的博主之一。当他开始在直播间里分享这种穿搭理念时,他发现,被吸引来的大多是30岁以上、有一定经济基础、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男性。“他们买东西很爽快。”
他将目光牢牢锁定在“老钱风”这个细分赛道上,将自己的穿搭理念和生活态度,安静地传达出去。
精耕细作的力量开始显现。严世亮团队的产品逐渐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起口碑,“复购率上来了,老客户带新客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令他振奋的信号。
一位台湾省的客人,几乎会看他的每场直播,每次上新品都会买,还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穿搭视频并@他。许多网红博主也开始穿他的衣服。这些正向的反馈,像涓涓细流,修复着他曾被重创的内心。
2024年,公司年度销售额历史性地突破了一亿元。
这一次成功,严世亮没有像当年买跑车时那样狂喜,只有一种更深沉、更踏实的满足感。“这感觉,比第一次开上跑车,更让人安心。”
他也在冷静中思索着品牌的未来,“流量就像野火,烧起来的时候很旺,但说灭就灭,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把火会烧向哪里。”
严世亮对此感触极深,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品牌的根基在哪里?
要想让“SEASON MARK”真正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而非昙花一现的“网红爆款”,必须寻找一个能承载品牌价值、提供稳定经营环境的“大本营”。去年下半年,他开始发力淘宝店,试图在这个原生的购物平台构建真正的品牌认知。
事业版图扩张到淘宝后,他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直播一周五次,每次播四个小时。”
他通常中午12点起床,到公司对接工作、选品。下午3点到6点是拍摄图片和短视频的时间。晚上8点,他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直到午夜。凌晨1点,他回到家,吃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更漂亮的成绩。今年,他们在淘宝的业绩同比去年涨了500%。
如今的数字不再让他像“打了鸡血”,也不会让他“不敢去看”。它们变成了一种刻度,标识着他每一次决策的结果。
那场未曾目睹的坍塌,最终没有成为他的终点。它更像一场残酷的“成人礼”,教会他敬畏市场,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
陈俊宏和妻子徐雅菲创业的时间点,并不算好时机。 那是2021年,疫情暴发的第二年,处处面临着不确定性,他要做的塑料包装袋也不是当时市场需求的爆发点。夫妻俩没有积蓄,父母也不支持他们创业,两人找朋友东拼...
6月中旬,在清华大学旁边的海淀区东升科技园,虎嗅见到了VAST创始人、CEO、1997年出生的宋亚宸。就在几天前,VAST刚刚宣布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在去年9月,VAST曾宣布完成数...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近年来,骑行运动正掀起新一轮消费与资本热潮,也撑起了一个IPO。 2025年1月20日,知名折叠自行车品牌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
2018年,车允文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毕业两年内,她要买一辆自己的车,毕业五年内,她要买一套自己的房。 她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提供不了经济支持——父亲在她14岁时离世,她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靠着助学金...
在江苏宜兴,有这样一位民营企业家,他17岁高考失利后,以修表起家,靠着赚来的5万走上创业路。 但天不遂人愿,首次创业的失败让蒋锡培一度倾家荡产,欠下20万巨额债款,但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把绝望的大山,...
“你居然赔了3000万。” 《激流2》播出之后,穆亦晨收到了不少朋友的关怀。 “那个时候确实很迷茫,”他坦诚道,“我觉得加盟这个东西有没有终局,很少人能够自创品牌成功。” 加盟的本质是一种投资。在中国...